*以2025年6月30日收市計算(星期一) ,恆指收報24,072點,成交額2,422億。
【1號倉】(以本金計算:+20.7%)
144 招商港口(+33.2%)($14.3)
257 光大環境(+18.6%)($3.82)
267 中信股份(+43.2%)($10.78)
270 粵海投資(+8.3%)($6.56)
386 中石化(+7.1%)($4.11)
405 越秀房託 (-76.2%)($0.87)
683 嘉里建設 (-7.6%)($20.25)
688 中海外(-21.5%)($13.62)
939 建設銀行 (+60.1%)($7.92)
941 中國移動 (+79.3%)($87.1)
956 新天綠能 (+142.3%)($4.41)
1052 越秀交通 (-26.0%)($3.7)
1211 比亞迪 (+856.3%)($122.5)
2638 港燈 (-6.2%)($5.73)
2800 盈富 (+8.4%)($24.52)
3110 GX高息(+22.8%)($28.0)
3190 富邦ETF (+33.9%)($14.78)
3416 A GX國指 (+0.3%)($10.5)
3437 博時央企 (-0.4%)($9.33)
3688 中國銀行(+38.2%)($4.56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2號倉】(以本金計算:-4.8%)
386 中石化(+9.2%)($4.11)
604 深圳控股(-68.8%)($0.89)
788 中國鐵塔(-30.6%)($11.22)
939 建設銀行 (+84.6%)($7.92)
941 中國移動 (+98.4%)($87.1)
956 新天綠能(+198.0%)($4.41)
1503 招商房託(-63.3%)($1.23)
1883 中信電訊 (-8.4%)($2.4)
9988 阿里巴巴(-37.0%)($109.8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記錄】月供2800盈富 (2025年7月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記錄】月供3416 A GX國指(2025年7月)
[記錄]2025年已過了一半,雖然股市”好似”繼續受外圍影響,但對於港股影響力開始不大,反正是東升西升,各有各升(內部因素不同),相信動蕩然會繼續,正不斷累積下跌風險。
回覆刪除講返自己,繼續實行計劃;由於收息個股隻隻都升左唔少,單買一隻自己實在無咩眼光/心水,因此會以買收息ETF為主。呢幾個月,已按計劃調整資金,買入3416及3437作為平衡配置。
先講3437諗法;因為先前買入的3190/3110持股大多是金融類,而近來金融類升幅強勁,該ETF息率已下降不少(即係價格已唔平),所以係時候轉買3437這類持股集中於能源/電訊類的ETF,雖然內在持股都係升到頂,又係週期類持股,但佢息率仍然有約7哩,算係可以捱下。
而另一隻3416,之前都講左唔少(買入時記錄),又留意左佢一年,簡單d講佢雖然升左唔少,但可以提升現金流(知道佢會消耗潛在升幅以換取現金流,亦不會抵銷到太多在現高位下跌風險),但會計及佔比配置,因此風險可控。
到左半年結,雖然“操作”無咩重大更新,但隨著升市,總倉位又創新高,對於好息之徒,呢個情況實在唔太好,買股收息越來越艱難。另外,股息方面,半年約收到15萬股息,算係計劃之內,希望下半年唔會受太多經濟影響,減派太多啦。
半年收到15萬,幾正喎
回覆刪除開始進入收成期,正
師兄見笑啦,希望keep倒啦,繼續向大家學習。
刪除今日7月2日星期三上午,恆指報24,221點,成交1,352億。
回覆刪除[感想]夜深,又繼續懷緬“香港金融遺址”時代,隻隻股票冇十厘都八厘息,雖然已經盡量係果時鎖定息率,到而家定期/貪息資金釋放湧現,收息股價都開始被搶升,超特價貨已經暫去不返。
刪除記得果時勁多人講內銀因內房要爆,941同三桶油之類要被制裁又要喺美國退市,講到要執笠咁係廢老先買,連盈富基金都唔敢入,最後要政府出手換走老美基金管理人。
而家,睇返好似笑話,因為當時既負面因素而家知道吹大左,情況有d似而家咁,將特朗普同美國嘅影響力又吹大咗,唔係話佢無能力/國力,只不過係市場既適應力同反應畀佢哋更加犀利,只要趨勢係向上,負面消息都吹到變咗正面;想向下時,正面消息都變成“不符合預期”調轉黎玩,連美國加減息都可以玩咁耐,操控預期方面,做到公就佢贏字就你輸,所以聽得越多越覺嘥時間。
所以最好係佢有佢講,你有你做,盡量係唔受佢牽連嘅地方,做自己嘅事。
今日7月3日星期四上午,恆指報23,989點,成交1,306億。
回覆刪除今日7月4日星期五上午,恆指報23,922點,成交1,577億。
回覆刪除今日7月7日星期一上午,恆指報23,809點,成交1,095億。
回覆刪除今日7月8日星期二上午,恆指報24,073點,成交1,172億。
回覆刪除今日7月9日星期三上午,恆指報23,970點,成交1,224億。
回覆刪除今日7月9日星期三上午,恆指報23,970點,成交1,224億。
回覆刪除今日7月10日星期四上午,恆指報23,915點,成交1,257億。
回覆刪除今日7月11日星期五上午,恆指報24,485點,成交1,759億。
回覆刪除[記錄]得閒計返條數,無論高息個股,或而家最近勁多新的高息ETF(內部持股計),開始都接近臨界點,要減慢買入速度。
刪除今日7月14日星期一上午,恆指報24,166點,成交1,197億。
回覆刪除今日7月15日星期二上午,恆指報24,251點,成交1,440億。
回覆刪除今日7月16日星期三上午,恆指報24,659點,成交1,579億。
回覆刪除今日7月17日星期四上午,恆指報24,535點,成交1,287億。
回覆刪除今日7月18日星期五上午,恆指報24,677點,成交1,361億。
回覆刪除今日7月19日星期一上午,恆指報24,895點,成交1,514億。
回覆刪除今日7月22日星期二上午,恆指報25,057點,成交1,378億。
回覆刪除今日7月23日星期三上午,恆指報25,413點,成交1,734億。
回覆刪除連升幾日,25000水位倉值。
刪除*以2025年7月23日收市計算(星期三) ,恆指收報25,538點,成交額3,331億。
【1號倉】(以本金計算:+27.9%)
【2號倉】(以本金計算:+0.3%)
[記錄]大市及收息股不斷繼續升,先前預計月供既2隻股票(3416同3437)未儲夠貨就已經到左正價(買唔夠一個月已升到等於收左年幾股息),下個月再升的話,應該會變得開始貴供。
刪除今日7月24日星期四上午,恆指報25,689點,成交1,644億。
回覆刪除[記錄]記錄“紅磡索螺絲”一篇文,內容展示投資者要如何清晰化投資獲利勝率,值得思考:
刪除----------------------
#贏得多不如守得住
「期望值」
投資的世界裡,風險與回報如影隨形,密不可分。人們常說「高風險高回報」,但這句話背後的邏輯,遠比表面上看來複雜。風險與回報究竟如何取得平衡,我的經驗教識我的是,先控制好風險,再追求回報,因為唯有先掌控風險,我們的回報才是實在的。
講到投資,我們必先要學識「期望值」,簡單來說,就是我們投資的時間,「期望值」可以告訴我們,長期而言,我的這種選擇會是帶來盈利,還是虧損。
假設我們有50%機會賺一倍,50%機會輸一半,只要叫AI模擬10次或者100次。很容易就會發現,就算我們賺完幾次一倍也好,之後輸一、兩次便很快打回原形。
如果一個投資者,每天花上十幾個小時盯盤、分析、下單,卻只是不斷經歷翻倍與減半的交替,最終財富無法增長,那麼這不只是財務上的失敗,更是浪費人生的一個動作。
投資不應該是一場看似刺激、實則空洞的輪迴。我們追求的,不應該是短期波動帶來的贏輸刺激感,而是戶口內見到的增值,為家人和自己的生活帶來實際的改變。
反觀,當我們將風險降低、同時減少預期回報,這種做法看似保守,但對「期望值」的影響將會有很大的正面作用。
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叫AI模擬一下:「假設我們有50%機會賺10%,50%機會輸3%,模擬10次」,我們會發現,這樣的情況下,我們的戶口才是真正的累積。
這些數字當然只是假設,實際的盈利是多少,還要看個人能力,以及市場情況。有能力的人,自然能更好把握自己的回報,只是想提醒大家不要急於追求回報,而是從穩健開始。
要令「期望值」變好,第一步必定是先要調整我們對回報和風險的預期。不是只追求勝率,而是追求每一次下注,可以更合理一點。簡單去理解,就是不要追求1次半次很強大的潛在回報,必先要假設自己能否承受這次損失,就算潛在回報再大,但原來只是一場「Double Or Nothing」(雙倍或無)的投資,其實我們的財務狀況一點也不健康。
正如上得山多終遇虎,前面的投資回報再好,後面只要輸一次就是Nothing的話,其實前面的投資是沒有意義的。
我認為,真正的投資,從來不是比誰贏得多,而是誰留得住成果。保得住盈利,不只靠技巧,更多是靠心態。要善用資金管理,每次賺錢便抽調一些資金買地基股收息,利用地基股將自己的回報轉化為長遠又穩定的現金流,才是本多終勝的真正意義。
今日7月25日星期五上午,恆指報25,383點,成交1,510億。
回覆刪除今日7月28日星期一上午,恆指報25,490點,成交1,497億。
回覆刪除今日7月29日星期二上午,恆指報25,319點,成交1,424億。
回覆刪除今日7月30日星期三上午,恆指報25,416點,成交1,482億。
回覆刪除[感想]聽聞好多人定期到期,所以要買收息股,但呢個說聽起來有d怪。
刪除起初會做定期,相信係因高息同無蝕價風險,不過,就算高息都唔會高過當時收息股。
但,而家話定期到期轉收息股,咁收息股價升左,蝕價風險高左,而股息率又低左,而家都夠膽買,點解當時會做息率比較低的定期,而唔買平既收息股呢?
估計可能,原因係太多錢,想分散配置。
今日7月31日星期四上午,恆指報24,906點,成交1,672億。
回覆刪除今日7月31日星期四上午,恆指報24,906點,成交1,672億。
回覆刪除